静静自习在左 老师答疑在右
整幢教学楼内静悄悄的,教室内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自习,却看不到一个督班老师。但在三楼的一间“答疑室”内却是另一番景象:几名学生簇拥着数学老师王建明问问题,另有几名问完问题的学生在一旁的课桌椅上做着习题,这是4月6日晚德清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两位“家长督学”在学校里看到的一幕。
上个学期,德清高级中学开展了“朗朗读书声,静静自修课”活动,推动了学风建设,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晚自习效率,在此基础上,本学期德清高级中学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成立家长督学会,放弃“一师督一班”的原有模式,用“家长督学”的方式来检查评估前段时间“静静自习课”的实施效果。“老师不用督班以后,是不是比以前更轻松了?”一时间,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。
“事实上,老师的责任比以前更重了。”德高副校长俞国成说。“每个年级每天都有数名老师值日,每天晚上还有三位老师答疑。我们把老师从晚上督班中解放出来,让他们把精力安排到答疑上,是对教师资源优化的一种尝试。”
在各个教室的讲台上,记者看到了一块块蓝色的小牌子,上面写着“语文”、“数学”等科目名称,学生须拿上小牌子才能去答疑室请教老师,这有点像是病人挂了号以后去看专家门诊,回来以后再把小牌子归回原位,以备下一位同学使用。
“学生‘无问题可问’,这正是制约他们进步的一个原因,现在,这一现象正在得到改善。”德高校长陆国民说,教育要用更优化的方法来追求效率,传统的管理模式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,而现在,学生为了问问题,对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就会有一个咀嚼思考的过程,把自己最需要弄懂、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,这就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、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。
“其实对我们老师来说,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提高的机会?”数学老师刘东说,答疑室有个记录本,记录下了学生的班级、姓名、所问的问题。“我们通过答疑,就能知道学生对哪个知识点的掌握还有欠缺,哪些问题是学生们问得比较多的共性问题,这样我们在备课、上课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,及时弥补疏漏,这将有利于教师的成长。”
记者翻阅了一下答疑记录本,发现来“问诊”的学生还真不少,最忙碌的是数学老师,从18:30到21:00这段时间几乎没有停歇,像4月1日,数学老师章幸伟一个晚上共“接诊”了29名学生。“静静自习课不仅考验学生,更像是在考验老师。谢谢你们老师:辛苦了!”在4月3日的家长督学反馈表上,家长胡洁英这样写道。
“家长督学、老师答疑,这样的形式我们很欢迎,对我们学习很有帮助,就是好希望再多安排一些答疑的老师,尤其是理科方面的。”高一(6)班的一名女生这样说道。对此,校方表示,学校将根据学生需求合理安排答疑老师,并对每晚的答疑科目进行优化设置。
十二年专业建站,您值得托付的德清本地网络服务商
建站热线:4008870572,13905827262
县府网:660262